兒時機械夢,一生恒追求
——訪1995屆校友楊德正
記者 江禮來
校友簡介
楊德正,1995年畢業于800cc全訊白菜網主站機械工程專業,畢業后到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工作,現為重泵公司成套處技術員,長期從事泵系統成套設備設計研發工作。擁有專利技術26項,其中發明專利1項,在各類雜志發表了7篇論文,先后榮獲重慶市人民政府頒發的“企業創新科技獎”,中國機械聯合會頒發的“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”。2007年獲得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,2012年被重慶市評為重慶市勞動模范,2015年被黨中央、國務院評為全國勞動模范,2017年作為重慶市黨代表參加了重慶市第五次代表大會。
前言
“小時候看到抽水機,用搖柄插入機器一轉動,機器就轟隆隆冒煙,水就從抽水機上面的水管流出來了,感覺這個東西太神奇了,也深深吸引了我,從此心中有個夢想,長大以后要成為一名機械工程師,造出更多更好的機器。”說話時,楊德正學長的眼睛里仿佛溢出光芒。
帶著憧憬踏上追夢之旅
1991年的夏天,對楊德正學長來說,無疑是特別的。在這個夏天他接到了期盼已久的大學錄取通知書,成功被渝州大學機械制造工藝及設備專業錄取。對他而言,這是神圣的一刻——終于可以觸摸機械設備,開啟兒時的夢想了。
帶著無限的憧憬與夢想,楊德正學長獨自一人,背著行囊踏上了求學之路。在經過多次轉車之后他來到距離學校最近的公交車站——半邊街227路,又徒步半小時才終于到達渝州大學。楊德正學長感嘆道:“看到渝州大學的校門的時候,我是那么的激動,又是那么的神往。”
那個時候的大學生活沒有繁重的作業,沒有滿滿當當的課程,也沒有強制要求自習,而同時那個年代同學們也沒有手機、微信,不能上網打游戲,學校又遠離市區,出入更是十分不便。因此楊德正學長便將課余的大多數時間都投入到了運動場上。楊德正學長回憶起曾經的青春歲月,他說:“不論是籃球、還是足球,都能讓我充滿激情地在球場上奔跑,揮汗如雨,感受運動的魅力。那時候與同學們常常打球到天黑,學校澡堂都關門了,無法洗澡,就翻墻去東化洗,或者干脆在廁所光溜溜的站一排沖冷水澡。”
95屆機械系只有兩個班,而這兩個班的男生,總是充滿“敵意”——一到周末就開始約球。“我們95屆機械二班的‘藍狐’足球隊在隊長田宇的帶領下,與機械一班陳曦隊長帶領的足球隊進行比拼。哪隊的隊員贏了就擁有100元的‘巨額財富’,可以去嘉陵江邊的二塘豆花魚,好不快活。楊德正學長的神色看起來仿佛回到那些充滿激情的歲月,“那個時候別提有多開心了。”
談起大學四年的收獲,楊德正學長興奮又充滿感激地說:“在那四年里,是那和藹可親的李文榮老師,第一次讓我接觸圖紙,使我明白制圖的最高境界‘黑光亮’;是那永遠樂呵呵的徐元老師,讓我第一次接觸了機械運動,懂得了機械傳動、轉動的原理;是那頭發斑白的林培軍老師,讓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機械設備,感到了機械的魅力;還有那聲音洪亮的李剛老師、要求嚴格的徐瑩老師,文質彬彬的楊明倫老師、美麗善良的廖蘭老師等,是他們一步步將我帶入了機械領域,讓我重新認識這個古老、傳統又有無限創新和活力的機械設備。”
刻苦鉆研實現年少夢想
大學畢業后,楊德正學長被分配到重慶水泵廠有限責任公司工作。公司當時對他十分重視,還派了一輛五十鈴客貨兩用汽車將他從學校接到了公司。來到重泵公司,楊德正學長開啟了人生新的旅程。而他并沒有像心中設想得那樣到辦公室工作,而是被分配到車間當一名普通的車工。但他并沒有因此抱怨、氣餒,也沒有因此感到迷茫,而是放低身份,與新進廠的普通小工一樣,虛心向師傅學習車加工技術和車加工工藝、學習磨車刀、磨鉆頭等基礎技術。
經過三個多月的車工學習,楊德正學長已經基本掌握了車床加工技術,并主動要求獨立操作車床,做計件、計工時、掙獎金。經過半年的努力工作,由于楊德正學長各方面表現得十分優異,得到了公司的認可。于是車間對他的工作進行了調整——不再去操作車床加工,而是讓他去學習鏜床、銑床、磨床等機床加工,掌握更多的機加工技術和機加工工藝。在學習各種機床加工三個月后,楊德正學長正式轉為車間技術員。他在車間技術員這個工作崗位上只干了6個月,就調到成套工程處工作至今。
上個世紀九十年代,計算機還沒有普及,產品設計要在圖板上一筆一筆用鉛筆描畫。楊德正學長說:“我十分地認真、仔細,用鉛筆在圖板上畫出了人生的第一套真正的設計圖紙。好在第一次圖紙設計就得到了領導、同事的認可。后來,隨著計算機的發展、普及,我也學會并熟練掌握CAD平面設計,UG三維設計等電腦制圖方式。”
不忘初心終成輝煌一業
在成套處工作這些年,楊德正學長見證了重泵公司的衰落與興盛。特別是在98年和99年,那兩年公司的效益不好,收入也減少了許多,成套的主導產品加藥裝置受到影響,訂單極少。
楊德正學長說:“當時我有許多同事都離職南下,或者自立門戶。但我并沒有受到這些外界不利因素影響,我靜下心來,為公司發展潛心研發新產品,將產品轉型到其他行業。在2000年后,公司抓住了冶金生產發展的機遇,推出了成套處研發的新產品——高壓水除鱗系統,迅速占領了冶金市場,企業的經營形式也得到了好轉。我本人也在行業中得到了認可,有了一些名氣。”
人一旦有了名氣之后就會面臨許多誘惑。那時候有不少獵頭紛紛找到楊德正學長,高薪聘請他跳槽。但楊德正學長頂住了金錢的誘惑——他只想勤勤懇懇,認認真真地鉆研自己的技術工作,研發出更多的新產品。楊德正學長在這個技術崗位一干就是25年,經歷過不少風雨、不少坎坷。他曾加班到凌晨三四點鐘苦思技術方案、曾深入到地下一千多米的煤礦做井下調研,也曾暈倒在重鋼工地的作業現場……這也促使他從一個愣頭青到現在機械技術領域的帶頭人。
在后來的許多年里,楊德正學長設計出許多優質項目,例如開發了以泵為基礎的成套加藥裝置、除鱗系統、層流冷卻裝置、煤層氣壓裂泵組、高壓水清洗系統籌產品。特別是在除鱗系統的開發設計方面,楊德正學長始終站在技術的頂端。他研發的產品保持在行業領先地位,為提高鋼鐵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,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做出了積極的貢獻。
楊德正學長能有今天的成就,除了他自身的刻苦努力外,也離不開大學四年學校的栽培與教導。他說,大學生活是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一頁,和同學們共同生活的四年時光里,讀懂彼此,共同成長,共同進步。在這里會認識到許多同學、老師,結交到真心朋友,不少同學也在此收獲了愛情。大學這四年是充實的四年、寶貴的四年,對他而言是一筆難得的財富和經歷,對學弟學妹們來說更是如此。
記者感悟
楊德正學長是一個感性的人,也是一個不忘初心,有著堅定理想信念的人。從和他的對話中,我深深感受到了他對母校的熱愛與感激之情。從一個懵懂少年到高級工程師、全國勞動模范,楊德正學長的經歷也在深深地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、勇敢地去追逐屬于自己的夢想。